[閱讀] 愛上自己的不完美

◎博客來網路書店書籍資料,點此訂購幫忙補貼買書錢喔。

愛上自己的不完美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ISBN:9789861752587

一如張德芬所有的作品,書中充滿著慈悲與善念,那是一種渴望閱讀者更好的殷切期盼,書頁文字承載著希望抵達手指這端的我,我看到了、讀進心裡了,其實剛剛好最近正看完了《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一書,加上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我開始認真做轉念,認真呼吸、釋放、清理、觀照情緒、感謝頭腦,我到了實踐這些方法的時刻,雖然一時半刻沒法這麼快轉化掉這些想法和思緒,但我正破除自己的魔咒,跟任何人都無關,只與我自己的頭腦相關,真的下了功夫我才能看見真正愛我、陪伴我的人,我不需要任何人的愛與認可,我只需要照顧到自己,世上的一切都將滿足。

淺白的文字貼近我的生活,來自案例的真實共鳴讓我痛,這篇的標題更是讓我掉眼淚,如果心痛成這樣子就不是愛,那麼我真的誤解愛很久了,開始回溯我從哪邊學到愛的態度和愛的定義,原來我相信的愛跟控制一體兩面,愛=犧牲,因為愛所以我犧牲自由、自我,因此相對你要符合我的期待,否則看著辦;我相信這是重複父母的模式,可我一直知道這樣不對,卻在潛意識裡重複這樣的信念;信念要挖,真的。不然我到現在還是苦苦受困,看不見自由的空間。我親手鎖住了自己,哭泣著悲傷和失落,好痛苦,然而當我願意面對與擁抱自己加諸的痛苦時,它便消失了,情緒與感受在我願意承受、負責的霎那便轉化了。清明的感覺是種頓悟的真實,瞥見自己的瘋狂卻笑不出來,連自嘲都無法,只能觀照著,給自己大大的擁抱,看著自己受苦而心疼,慈悲與負責的堅定讓這一刻臨在,聒噪的內在安靜下來。

轉自:會痛的不是愛 - 姊妹淘babyou。姊妹淘心話

文/張德芬

「會痛的不是愛」這句話是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恰克博士說的。我一直在琢磨這句話:為什麼愛中一定有痛?如果用「會痛的不是愛」這個標準來衡量,人世間會有多少愛出局?

西班牙文中的「我愛你」,實際上是「我需要你」的意思。人之所以會去愛,是因為我們都有需求要被滿足,就好像心裡有個洞,需要人、事、物來填補一樣。

有些人感覺不到那個空洞,只是一直不由自主地追求些什麼來滿足自己。可惜的是,所有外在的追求都無法填補你內在那個「洞」。

現在當我感受到那個空洞時,我會覺知到自己很不想一個人待著,總想做些什麼,也許是找個人說話,或者看本書、看部電影、上網溜達溜達,聽聽愛我的人說些好聽的話。但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真愛,只是用來填補內心空洞的無效工具。

於是在感受到空虛的當下,我便去散步,跟自己相處,或是靜心打坐,好好地觀照自己,不再利用其他人、事、物來填補自己內在的空虛。

其實,你內在的空虛需要你自己去關注,外在的人、事、物都無法發揮作用(就算有作用也是暫時的)。它需要你帶著理解和愛去承認它、觀察它、安慰它,並且保證會永遠陪伴它。這裡的「它」就是我們內在那個從小到大沒有得到關注和愛的小孩。這是心理學層面。

在心靈層面,這個空洞來自我們與源頭的分裂,而這「分裂」其實是個幻象,是人類最大的迷思。

我們有太多次都以為那個讓人感到空虛的事物是外在的,因此一直往外徒勞無功地尋找。如果你願意反觀自身,回到內在陪伴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會發現你的內在空間變大了,內在力量增強了,而你的外在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會痛的不是愛,所以,放下那個讓你痛的人吧!藉由這樣的修練,你會找回更多的自己。

✽給親愛的你✽

為什麼我們的腦筋總是走相同的路線?即使這條路讓人痛苦,我們也堅持走這條路是對的,從來沒有考慮往另一個方向走的可能性。這真是非常不理性啊!其實,人類並非理性的動物,而是受慣性和感覺引導,尤其是在沒有被喚醒以前。

本文出自《愛上自己的不完美》方智出版

發現自己的不安全感很強烈,渴望外在的認可與讚賞,非常非常渴望,努力尋找投射出去的期盼和控制,我在找那些個黑暗的洞在哪裡,分別都是些怎麼給遺忘的需求,我相信我能跟內在小孩連結,就能清理掉這些個需索黑洞,因為很愛很愛,所以我需要回到自己身上,看看這些能量源自哪裡,不安的情緒和預感又以為我能做些什麼不同的事情,我以為我能給出去的是什麼?我以為向下的手心其實是往上伸出去的。

我靜靜問自己,這不是愛那是什麼呢?我親愛的寶貝告訴我這是上癮,就像我對於思考上癮一樣,不過我透過這樣的經驗回看到自己的深度超越了自己一個人經驗自己的深度,現在我還不能笑著想起那樣的一個人,不過我相信是可以的,一個一個問題與轉念剝去讓我痛苦的信念,就像我以為很多事情自己做不到,但現在仍能活得好好的,只要活著就會有好事發生,而這些好事陪我撐過一段又一段的成長,我能夠蛻變成發光的星星,我是自己的宇宙中心,我滿足了自己的缺口,我就回到了自己的家。

一切都會好好的,沒有什麼問題克服不了的。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