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小說寫作(蝴蝶效應)

灰濛濛的天際、濕潤的柏油馬路,在在都是我遲到的原因。

到教室,都快七點半了,黑板上寫了大半,原來要講蝴蝶效應。

不起眼的因導致重大的果,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卻是因果關係;我想,人生就是不斷的因果,想要好果,就播下幸福的種子吧。

對於尋找小說家的故事,老師又搬演了一次,這次還加上採訪畫面剪輯,讓我不太懂得是字幕運用了採訪小組根本沒有接近的清水祖師廟做一種譬喻,可剪輯到底是一種小說或者說文學的展現?還是一種報導?如是文學展現,那用未經歷過的事物去做引喻,OK呀,那真實性就根本不需要如此曲折了,如是報導,又怎能用根本沒發生的事情加入?

好的,又是我在自以為是了。

可當影片播到,受訪者說到孩子敲門喊著:爸爸爸爸,那一剎那,淚流了,整件事不能用有趣來形容了,已經是一種挖掘蒼疤的痛了,或許時間沖淡的一切,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封存悲傷,但那種責任與無奈是需要去跨越,才能釋放的祝福。

我不太懂,面對如此深刻的哀働,有人還能笑著;很清楚看到受訪者的心歷,對於自己他有一種無意識的自責,很清淡地看待自己,更加生命力加諸在外在的政治上面,當一個人不想活在自己裡面的時候,就會轉移掉焦點,讓自己不得閒,而當記者追問時,只要問對了問題,他並不會隱藏,但問題要對。

於是,挖掘出了的自己,很難吞下,再不斷將焦點轉移;整個過程,對受訪者來說,是何等的痛苦?許多,他說不會……與不……等等,都在說著否定後面的自嘲與自責,好痛,失去孩子的傷痛,竟如此活生生地呈現,好辛辣、暴戾的採訪。

老師說,他找不到記憶中的紀錄片:一個導演隨手翻到一本書,覺得哪書寫得太好,可作家已經封筆沒有了作品,於是他決定要去尋找作家,並將過程拍成紀錄片。

這部片,可能是他記憶剪接出來的,也可能是類似的東西讓他產生的聯想。

不論如何,實在讓我感嘆他的頭腦結構,真是理想的頭腦。不過,我不會想要。

直至今日,我終於承認了心底的聲音,她不斷訴說著一個念頭,她說:我們不需要成為作家,我們持續寫的都是自我救贖,寫作是我們脫離痛苦的方式,可現在,我們認清了痛苦運作的方式,可與之脫離了。

曾經讀過娜塔莉‧高的1+1不等於48,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寫作是種癒療行為,而我已經從事很久了,每一次堆砌出來的文字都是為了給自己讀的,荒謬的念頭、想法都化為文字撫平我的傷痛,一方面用更苛責的指頭往外延伸,讓我可以好好過日子,一方面挖掘自我無意識的流動,知覺活著的存在。

那一本書,自我從圖書館借過以後,就不見了蹤影,連書籍資料都不見了,可我能確定,我讀過這本書,然而,此書與狂野寫作哪裡不同?我也說不出來了,總之,準備筆記本跟筆,寫就對了。不需要去管流動出來的文字是否合乎邏輯?文法?認知?寫吧,把一切都寫出來,釋放出心靈的巨獸與巨受。

前幾年,寫的同時我很輕鬆,隨著生活重心的轉移,我逐漸忘卻了這一檔事。

這陣子,重新感知生活,卻念念不忘這一塊,回頭來看,太執著。我生命的全部已變得簡單,不再需要矯揉串飾,我已經生活在天堂了,那通往天堂的道路,就不需要了。

後來,老師放了朱學恆翻成中文的Did you know讓我們看。

Did you know?


裡面的訊息都是從危機意識做出發,主要讓人深思,這世界的未來多麼讓人擔憂!當人口爆炸、工作被電腦所取代、要面對全新的工作與環境時,我們、下一代夠不夠競爭力?好可怕呀!好可怕嗎?我卻可以看到電腦這個裝置已經慢慢會走入歷史,新的娛樂通訊器材很快出現,當手機裝置愈來愈方便、功能愈來愈強大的同時,當日常事務都可以用小型裝置解決的同時,誰還需要電腦?智慧型家電,很快可以解決電腦超越人腦的問題。

再來,當機器取代人工的時候,人類是有失業的陣痛,可享受機器服務便利的生活誰不愛?也就是說,這些揭示的恐怖,其實都是迎向更舒適的生活的過度性階段而已,機器、電腦需要消耗的能源並不多,總比人每天的生活要少,而且他們的消耗來自於人類,他們都只是人類的工具,而我們竟然害怕被工具取代?所以,在我們眼裡,我們自己跟工具是一樣的。

看出來這種邏輯的運作了嗎?我們要更聰明,我們要更努力,我們要……,我們要更痛苦。

網路蒐蒐,又看到了第二版。Did you know? verson 2.0


一樣危言聳聽,或許,擁有危機意識不是壞事,可擁有美好的未來預想卻是普遍缺乏的。

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須先接受現在的環境,然後接納全部,幸福的環境就會因應而生。

今次,出了個作業:美綺、東南是男女朋友,巧遇少女小夏,中略,結果是美綺殺了東南,再殺了小夏。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蝴蝶效應寫完它。一大堆的情節浮湧腦海,當我仔細追蹤一絲縷時,牽引出更多的細節情節來,每一個階段都是這樣,該好好整理一下了。

最早,是在講述小事情。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