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 曙光中的機器人 --科幻包裹的真實人性

不是我常閱讀的型態,基本上科幻不是我的菜,太多科幻小說架空太離譜,故事也繞著作者創作出來的時空跳動、太多設定讓我累到讀不下去,可是,曙光中的機器人並不是那樣子的一本科幻小說,作者創造出一個環境變數控制著種種變因,但是,保留了濃濃的人性。


故事不是發生在超炫的環境設定上面,而是人性求發展、求生存、求進步的層面上。所以就算我不愛科幻題材,可是這本曙光中的機器人仍然讓我掀開書頁的手指停不下來,不僅僅大量運用對話與思考方式來鋪陳,更添加了推理的色彩,很享受閱讀過程,雖然背景跟現實環境大不相同,可是環繞的主題仍不脫離人類求生存的範疇。

地球,所有人類的故鄉,可遙走的宇宙人逐漸遺忘了地球人是大家的源頭,在外圍世界建築起安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禁止地球人對宇宙探索;宇宙,何其廣大,生命不該限制在小小的安穩的環境裡頭。

一開始,艾西莫夫就告訴我們,主人翁貝萊是地球上的異類,乍看到貝萊的名字,一股熟悉的感覺浮湧,我才翻翻前後的介紹,喔!去年,我讀過鋼穴,值得紀念的這裡的第一本試讀,原來我早就驚艷於艾西莫夫的筆桿之下了。相同的設定,雖然多少會擔心這機器人三部曲,漏掉了第二本會不會造成閱讀上的障礙?可事實證明,想太多了,曙光中的機器人本身就是一本獨立的故事,雖然跟前面有些關聯,單獨閱讀樂趣也無窮的啦!

整個故事仍然圍繞在機器人學三大法則上面,這一次一個先進的人形機器人遭到破壞,當然設計完善的機器人是不可能從外部破壞,這一個人形機器人的正子腦凝結了,也就是說外表無傷,只是腦子壞了,而有能力做到這一件事的人就是支持地球人探勘宇宙的機器人權威。

巧婦都難為無米之炊,可貝萊手頭上也沒有多少線索,就得幫法斯托夫博士洗脫蓄意損壞機器人的嫌疑;法斯托夫博士是地球人能夠加入探勘宇宙的門票,雖然只有少部分的地球人有意願脫離安穩的鋼穴,可是發起的貝萊認為自己有責任要爭取這個機會,如果法斯托夫博士讓政敵扳倒了,地球人連踏出地球的機會都沒有了。外圍世界的太空族普遍認為地球人最多只能算是半個人類,地球社會擁擠混亂原始野蠻,算是瞧不起地球人。

忘本!心底狠狠地大叫了一聲!

忽然想起我們對於自然的態度,我們不也是從自然而來,卻犧牲掉了自然嗎?太空族全部源自地球,可當它們的科技發展超越了地球、當他們自認為人文發展超越了地球,他們便鄙夷地球上的人們了,開始用我們看猩猩猴子的眼光看待地球人,甚至打算將地球當個牢籠將地球人類關在上頭,不許地球人類分享太空資源。

忘本,抹滅老祖宗的行為,而一旦忘記自己源頭,人這種動物還剩下什麼?滿嘴仁義道德、文化素養都不過是假象,發展過頭的科技,小說中告訴了我們易地而處的窘境。很難想像這本書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出版了,而艾西莫夫對世界的遠見竟然到今天都還適用!

於是,貝萊應法斯托夫博士之邀,扛起了排除博士嫌疑的重擔,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進入了奧羅拉的政治角力中心,藉由面談各個關係人的機會帶領讀者見識艾西莫夫架構出來的社會,慢慢感受到巨大的矛盾;不僅僅是人性上,這會兒還增添了機器人的矛盾,也正是陷入兩難的機器人才會發生正子腦凝結的狀態。許多的因果關係層層疊扣、環環交融,營造出驚險的處境與圍氛,劇情張力十足,卻又帶著神話的色彩。

文字簡單卻鋪陳精練,敘事手法錯落有致,不僅僅讓故事讀來高潮起伏,更會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或許,科幻不是我的菜,可是艾西莫夫卻讓機器人三部曲跳脫出科幻小說的框架,成功的小說便是不論運用各種有趣的手法包裹人性,也只有描繪人性的小說能夠長存。

科技與神話並存的世界,看似天秤上的兩個相反端點,卻也都是人類社會的驅動力,科技帶領我們發展便利快速的生活方式,神話提醒我們古老的借鏡,或許只有兩端取其平衡的端點,才是我們的生存之道,不論天秤偏向何方,我們都該找到平衡點。

全書前後呼應,充滿機智與突破困境的生命力,看著貝萊一步步地推敲,並成功幫地球人類殺出一條生機,展開全人類的新命運,滿滿的希望在人間。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