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阮慶岳談閱讀

今兒個是立冬,立冬耶!話說在立冬這天好好進補,整個冬天就會比較少生病;朋友前年的親身經驗,也說比較不怕冷;於是前一陣子心念著今天要好好進補一下,結果,大熱天的,我還穿夏天的薄衣耶,進補的想法只好回歸於一個念頭了。

跑去書林書店聽了場講座--書林書店【熟年‧閱讀‧大痛快】之四,主講人是作家\建築師\老師多重身份阮慶岳,基本上他個人的寫作演進比較吸引我,因為阮老師並非文科出身,前半生學的是建築,有種半路出家的寫作人的感覺。然而,世事總非外表呈現出來的樣子。

今天的題目是:因為恐懼,所以我閱讀。

其實,我有察覺到自己沉浸在閱讀當中似乎是為了逃避,逃避現實生活的不如意,當不能掌握的太多或是對於生活感到疲乏,我就會將自己放逐到文字的世界裡頭去,用文字來拉遠自己與生活的距離,於是生命當中不得不的妥協都變得迷茫、失焦,相對而言,痛苦與掙扎也就沒有那麼深刻了。

是的,當看見了以後,就不能當作看不見,如同史蒂芬金在黑塔裏面說的,看不見的時候怎樣都看不見,一旦看見了便無法看不見。然後開始要放下「任何事情」執行Sedona Method,閱讀這件事兒便橫躺在眼前,裝聾作啞好幾個月,終於必須開始處理這個根深蒂固的習慣,又經過幾個月的掙扎;閱讀這件事情在生活裏面變成了一種嗜好,而經過了處理以後面對閱讀幾乎無書不歡,我真的可以完全體認到每一本書都是因為跟我有緣份,需要點化我某一個部份,讓我朝完整邁進而吸引過來的。

於是,我想知道別人的閱讀是否也因逃避生活。這個題目讓我結結實實思考了一陣子,加上還有一些原因,總之,在一個小時多的講座當中,可以明瞭到阮老師之所以寫作並非人生轉了個大彎,而是早已鋪好了道路的選項;其實說恐懼,也沒多講,只是說從小閱讀提供阮老師一個與生活拉出距離的空間,然後也不挑,剛好有什麼就讀什麼,從小開始說著與閱讀的關係,深深覺得閱讀與文字深入了一個人的血脈,當輸入到達一定程度,便開始反饋,於是很自然而然地到了轉折,寫作展開了另一種生涯。


很精采的過程與累積,當中,我對美國的白領生活印象深刻,一個人獨自在陌生的環境,心靈藉慰的仍是文字的時候,文字便已深入血液,這是一種戒不掉的癮,一種必須回歸文字的渴望卻苦無時間的分裂,他走到了美國社會中的白領階級卻感到空洞。於是,他動了筆,開始創作小說,但這時期,他還不發表。

在尋找自我的路途當中,有很熟悉一種空虛的憂鬱,很明確知道眼下的生活是別人要的,但,不是自己要的,於是好像一切都有所謂卻也無所謂,可就是必須妥協著忍受著。

擁有別人追求的東西,仍然不滿足。是一種孤寂的恐懼,因為必須老老實實面對自己,剝去一切偽裝的表樣,而那些表樣很可能是為了欺騙自己而存在的,欺騙了自己也才能夠騙過任何一個人,偽裝下的自己是能夠承受的嗎?

過去,目高一切的時候,我寫小說給自己看,但也只是為了自己,文字變成了我接觸自己的方式,於是,我開始用文字給自己貼標籤,而且我發現,當自己沒有貨的時候,閱讀才能延長寫字,內容不重要,重點是文字,每一字每一句都需要挑逗、穿透,讓創作的人看起來很聰明。無天賦也無耐性又懶的我,注意力轉移後,便將創作放在腦海裡,就算繆思時常低唱吟詠,我也當作午夜夢迴,任何事情都需要堅持,一旦荒廢便無以為繼,然而何時開始都可以,我卻遲遲停留在知道、思考、等待當中。

閱讀與我的關係,轉化成享受生活的方式,我不需要藉由故事來逃離生活,反而更融入,因此很妙的事情發生了,當放下了得失心與壓力以後,閱讀真的很享受,並更能從故事中省思自己,讓以為的阻力變成助力。

說到底,選擇生活態度的關鍵在信念,繼續起心動念、自在許願吧!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