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讓她知道受虐的痛苦,她不想成為施虐者,也不願意重逢任何引起回憶的情境,她逃離了好不容易熟悉的澳洲,有他的雪梨,回到了最初逃離的地方。坎德拉不斷地逃避著傷害與加害,她只想要簡簡單單活下去,怎麼生命總不放過她?不斷提示著她的過往?
偌大的機場,跟她一同出來的旅客都迎向熟悉的面孔,只有她誰也沒通知,巴望著趕緊到達落腳處,好好地用孤單來療傷,讓自己舔舐傷口好重新面對生活。這就是她面對悲傷的方式--逃離情境、獨自面對。然而,這已經是第二次逃避了,當生命裡面的課題沒有畢業,相同的問題會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可坎德拉好像還沒看到這個事實,面對巨大的創痛,她先逃了再說,喔!不,是逃了就好,她不願再回想,連他寄來的信,都不拆。
這一次,命運決定給她機會。其實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雖然坎德拉願意成為生命中的孤島,但命運仍然不放過她。一對雙胞胎兄妹闖進她的生活,讓她不自覺地付出了愛,房東的孩子硬生生闖進她的生活、她的生命,成為了她的孩子。跋扈的小女孩、封閉的小男孩,在父母面臨婚姻危機的時候,有了轉移焦點的對象。她無意捲入任何人的生活,卻與這一家人交纏在一塊兒。
房東正與妻子談離婚,第一次自己照顧兩個孩子,對一個在家庭中老是缺席的大男人來說,實在很辛苦。但不知道為什麼,坎德拉就是深得孩子的心,躁怒的桑摩會在父親面前囂張哭鬧,而她就是能讓小女孩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認命配合;她也沒漏掉靜默的雅克遜,總會在小男孩需要時,耐心陪伴。
在想要付出與不涉入他人生活的拉鋸下,坎德拉再度萌起逃離的欲望,她覺得自己需要的是安靜的孤單,可讓人不捨的孩子、婚姻觸礁的失意男子,都太複雜,她只想要簡單的生活。如果一個人,傷在身上,那就非常適用坎德拉的方式,而老天爺覺得必須給她真正的藥方,於是給了她全天下最強的傷心特效藥--愛。
澳洲的他,讓她有想要愛、付出的欲望,對方的妻子讓她退縮,也害怕造成別人的傷害;那件事裡,她不僅僅痛恨加害人,也恨自己的不作為,如果,她敢說出來、她敢反抗,或許事情就不會發生,或許她可以有個不一樣的人生。自我譴責與傷害,在在封閉了坎德拉的心,只要不承認、不面對,時間會沖淡一切,生活累積了更多的情緒與雜務,傷痛感覺起來模糊了,殺傷力好像沒有那麼強大了。坎德拉看不清這假象,裝做沒事反而會讓過往的傷痛蟄伏等待她最虛弱的時刻,讓她承受更大的痛苦,而愛與被愛,是活得救贖的唯一方式。
每一個人的心理,都有殘缺,因為活著、摩擦著、經歷著,生活就是重覆著許多事情,如果我們不能從這些事情裡面學習到應有的成長,就會形成一道過不去的死胡同出現在任何一個生命轉角,不論掉過幾次頭,前方的路總過不去。作者很巧妙安排得讓坎德拉無法拒絕,她已經愛上兩個孩子了。
孤單的時候,心靈的能量無法增加,自我封閉只會讓孤寂深入靈魂造成麻痺,任何問題都得面對、解決,人生才能繼續。看著坎德拉的驚恐與逃避,書頁這端的我感同身受,作者擅於捕捉人物的情緒,運用稀鬆平常的生活情境襯托出人物特性,讓主人翁很出色,一個聰明、工作能力強的女人,卻發生了無可挽回的傷痛,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讀來好不讓人心疼。
但除了女人的自我認知之外,小說還有另外一個主軸繞著面臨破碎的一家人,成長中小小孩的情感窗口,陌生的房客填補了心靈上的寂寞,這互補的關係,讓彼此的愛交流,也讓彼此都有了力量活下去;父母相愛卻無法相處,不敢向彼此披露完整的自己,各自猜測著對方的心思,情感上的猜忌如同鏡上的碎縫,視而不見的結果只會全面崩盤,努力想要撐起鏡面的竟是這家庭最後的成員--坎德拉。她只想要孩子開心。
很好看的小說,每一個人物都不完美,每一個人物都很普通,普通地如活生生般的人物,有血、有肉、會哭、會笑、會受傷、會痊癒,故事由生活情境出發,拼貼出一幕幕沒有距離的場景,用女人的視角來說故事、深談來填補背景的缺口,閱讀起來不禁跟著書中人物一起哭、一起笑,而當坎德拉痛斥母親看不到的盲點時,我也感受到椎心的憤怒,因為坎德拉自己也沒有看見自己的盲點;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解決不暸的問題,癥結的盲點自己也看不見,可我們沒有坎德拉會對著我們大罵,我們只有自己。最可怕的卻是有人點破,還看不清。
全書囊括了許多人生課題,夫妻關係、朋友關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愛情關係,還不只拋出個引子,也將劇情仔細包含進去,而且處理得細膩脫俗,許多細節出人意表,人物鮮活不流於平板,讓小說閱讀起來樂趣橫生。尤其結尾不落俗套,雖然超出了想像之外,但末了闔上書頁,心中湧現的不是哀戚惆悵,而是滿滿的溫暖。
早安,陌生人 marshmallows for breakfast 作者:桃樂絲.庫姆森 Dorothy Koomson 譯者:楊佳蓉 出版社:三采 ISBN:9789862291986 樂讀指數:★★★★★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