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 Ruhm 作者:丹尼爾.凱曼 Daniel Kehlmann 譯者:李雪媛 出版社:商周出版 ISBN:9789866285752 樂讀指數:★★★★★ |
初翻這書,很快隨著生活層面切入故事當中,跟著作者細膩地架構出一個生活索然無味的工程師,用一個科技從業人員不信任科技的反差前提之下進入了充滿詭譎的際遇,讓平板的生活出現了一絲絲可以期待的趣味,艾布凌的環境單純,千百個不願意地辦了手機,接著莫非定律發揮了作用,愈是怕事的人愈容易招惹是非,這一隻手機有形形色色的人打來,但沒幾個人是找艾布凌的,而且當艾布凌表明不是大家口中的拉夫時,還沒人相信。
剛開始艾布凌幾乎是厭煩地聽著手機另一頭的對象跟拉夫說話,可漸漸地他想像自己擁有一個不同的人生,彷彿那個拉夫是過著另一種生活的自己;細膩的心態轉變與生活價值觀重整,讓艾布凌這個角色輕易擄掠讀者的眼光,我也就毫無心防地翻著書頁,直到這篇嘎然而止,當我以為可以看看艾布凌接下來怎麼處理門號時,竟無法繼續。
這是我無法想像的故事,不說盡!而且這種狀況其實不會發生在台灣,因為手機的普遍,如果真的受到門號困擾的話,打客服、態度強硬一點,一定可以換門號,客服還會必恭必敬地道歉,不論哪一家電信,只要態度夠強硬,幾乎沒有客服不了的事情;但書中,並不行,客服小姐態度強硬地表示這種疏失不可能發生,兩人的戰爭中,艾布凌輸了;這樣的安排也點出了艾布凌懦弱的個性,以及想要逃避自己生活的伏筆,不過,他到底怎麼做?作者沒說,或許只是一個這樣的契機,讓艾布凌重新調整生活的先後次序,也或許他會成為拉夫?
就在我尋找艾布凌身影的同時,穿梭於第三世界的女醫生伊莉莎白和神經質作家男友豋場了,作家正在巡迴演講,如同任何一個頭腦中毒的人一樣,他不斷抱怨、不斷嘲笑、不斷疲勞轟炸著伊利莎白,而她卻得知三個沒有休假的工作夥伴被綁架了,隨著場地的轉換,作家的情緒爆走,伊莉莎白瀕臨崩潰的邊緣,就在兩人逃走的赤裸對白後,寂靜。這篇又結束了。
接著,出現了一篇很後設的故事,醫生宣告不治的老太婆,要搶在生命背棄她之前先放棄生命,於是開始計畫了安樂之旅,但她一點都不安樂,她渴望能活久一點,不過作者告訴她不可能,這一篇故事就是設定要她死,作者於小說而言便是神的角色,但隨著蘿莎莉的計畫,作者掌握不住的變數逐漸增加,作者竟然出現在場景裡,而小說也失控於作者的設定。
然後第三篇小說是第二篇當中的作者所寫,嘿嘿,一整個有趣吧!接下來的主人翁,正是第一篇當中那個聞名遐邇的拉夫。就這樣,讀著這本小說,看著各章故事,既然彼此有著關聯,而每一個故事卻又寫實得緊,就像我們生活那樣的真實,連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靠著作者說故事的本領實化了起來,明星與女作家相繼失去了身分,心靈作家與死亡為伴、瘋狂迷上筆戰的geek、過著雙重謊言生活的主管、伊莉莎白走入作家的書中,這些完全不合理的情節都在真實筆觸的掩護下栩栩如生,讀來根本不會懷疑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一篇篇故事,講述著一個個生命,就像六度間隔理論般,細細述說著各自的故事,而人物之間卻彼此相關,書後,我的感覺是作者拿了張街景照,開始描述當中人物的生活,而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關聯,就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一樣。非常奇妙的寫作手法,精鍊的鋪陳描述就不用說了,整本小說沒有冷場,也沒有可以歇手的地方,雖然各章獨立,但如果能夠一口氣讀完,便會在許多角落發出會心笑容,正是這些個熟稔的名字串起整部小說的神奇。
閱讀起來不費力,不過,閱讀時還是多留意一閃而過的人名,或許,他就是下一個章節的主角,而多一點注意力,閱讀上會更有趣,也才能體會出作者設計的巧妙,這般手法讓小說閱讀跳脫了平面與靜態,活絡了整本書的氛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小說與小說中創造的人物,身分與自我認知不斷交錯,衝擊著日常性的思考模式,到底我是誰?誰是我?我之所以為我是因為我處在的位置?還是因為我要成為這樣的自己?愈讀,界線愈模糊,社會、文化、地位堆砌出來的樣貌,是真的我嗎?
一連串的提問,並不是要找到答案,因為,閱讀的發想只是個引子,書後可以繼續陷入頭腦混亂的認知問題,也可以拋開它們,輕鬆過生活就好。好看的小說,通常作者都有引起思考的企圖,聰明的讀者可以從容回到自己的生活,繼續做自己;不用問我是誰,因為想太多只會更迷惑!愛這一刻,閱讀的這一刻,翻完書,就讓它過去,回歸自己的每個當下。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