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 姊妹 -- 純粹想做對的事

故事背景在60年代的美國密西西比,黑奴已成過去,但平等尚未到來。看完小說,我才懂美國獨立宣言當中「人皆生而平等」。這句話的可貴之處,小說中的主人翁以白人女子與其女傭為主,闡述當時代黑白分明的社會狀況,有人強調白人的優越、有人無腦思考便附和、也有人開始發覺不對勁了。

創作以生活面切入,閱讀時很容易引起共鳴,由三個人物為軸心,交疊出黑、白女子各自不同的人生風貌,或許書中的人名都代換、題材都修改,但每一個受困的生命都渴望擁抱自由,60年代的白人女子也受限於父母、家庭、社會觀點,作者描述白人女孩史基特跟同期的女孩不一樣,她並非只想委身於家庭,高佻的身材讓她自卑也讓男人卻步,沒有跟朋友一樣直接進入家庭生活的女孩,有著不一樣的視野。

從小跟母親總有些隔閡,畢竟在廚房邊拉拔她長大的不是衣冠整齊的母親,而是每家都有的黑色幫傭,白人放任黑人進入自家的廚房、廳堂,讓黑色的手指打理著自己的孩子、家事,卻連個廁所都不願意同她們共用,聯誼會會長愛希大力推崇屋外廁所的概念,所謂屋外廁所就是專門讓黑傭使用的廁所,因為她主張黑人帶病;高人一等的自我擴張,完全讓我摸不著頭緒?為什麼一個人能夠自認比別人優越?愛希小姐大概不知道世界缺少的她,運轉得會更順暢。

黑人拉拔大的白色女孩,長大後複製了親娘的行為,遺忘了最早不知道黑白界線的純真年代,頤指氣使地召喚深膚色的傭人,給付的薪資竟還低於基本薪資,而工時卻可能長達一整天,甚至讓幫傭連照顧自己孩子的時間都沒有,體面、氣派的白太太都依靠著家裡的那個幫傭打理一切,卻將一切當作理所當然。

故事的另外兩個視角是由上了年紀的幫傭愛比琳與中年米妮來詮釋自己的小小世界,充斥著恐懼、同情和無能為力;愛比琳帶大了17個白色小孩,卻失去了唯一一個黑色的,心如槁木後重新回到幫傭之列;逆來順受的心態隨著兒子停止的呼吸而遠去,很多時候她感覺到內心一顆苦澀的種子噬嚙著她的順從,愛比琳,一個上了年紀的黑人,生活在捉襟見肘的幫傭環境裡,除了打理家庭的能力外,她只剩下骨氣和祈禱。

米妮,刀子口的女傭最容易招惹麻煩,雖然燒得一手好菜,也發自內心關懷老雇主,但是雇主的女兒愛希卻千方百計找她麻煩,說她手腳不乾淨、說她不給老人吃飯,彷彿今天米妮有份工作餬口都是愛希的寬容,卻暗中將母親往安養院送,四處放話中傷米妮,要的就是米妮低頭到自己家裡做事;也就是說愛希種種手段都是因為欣賞米妮的廚藝與控制慾,偏偏反骨的米妮就是不吃這套,反倒狠狠挫了愛希一軍。

當時的黑白界線彷彿比太平洋還寬廣,但距離卻伸手可觸及,就在這般的複雜交錯下,成就了這一本好看的小說;種族,永遠的人我之別,是所有戰爭的原點,所有的教訓都在歷史之中,可我們能反省多少?故事除了黑白交鋒外,也摻雜了許多關係,點綴著耀眼的人性光輝,也讓《姊妹》跳脫刻板的說教意圖,直接將劇情與黑人的困境揭露出來,逼著讀者思考、發想。

小說裡人物不少,但全有著血肉般的豐沛生命,每一個人物都有著各自的性格,單單就著對話我就能體認出是哪個主要人物,相較於其他人物平板的小說而言更富吸引力,融合了好看的小說各種元素,鮮明地傳遞出和平的信念。

其實不只黑人,不只種族,只要有了「我」的獨立概念,所有的分裂便從這裡開始,一旦有了分離心,便無可避免比較、競爭,繼續坐大的便是紛擾的亂因;「我」的概念幫助我們存活、保護自己,但又不能放任思緒加深分化,當中的平衡是很困難的,尤其這些概念都存在於腦袋中,而我們愈用力去思考便愈困惑,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克服,放空,不去想,讓大腦回歸記憶的功能,讓我來做決定。

史基特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危險,連帶幫助她訪問的幫傭都受到波及,但是蒐集這些故事已經不是她一個人喊停就會停下來的了,帶動融合的火車頭開動,當中的衝突與血汗都是為了一個平等的世界而貢獻;好不容易成就了人權以後,希望我們能記取教訓,博愛擴及其他生命。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