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 死亡的益處 -- 生者的課題

◎博客來網路書店書籍資料,點此訂購幫忙補貼買書錢喔。

死亡的益處:失去父母,是我們二度成長的機會

作者:珍.賽佛博士 Jeanne Safer, Ph.D.

譯者:謝靜雯

出版社:大塊文化

ISBN:9789862132005

必備指數:★★★★★

焉知死,何以知生?我不怕死,只怕沒好好活過。

死亡的益處不是一本小說,而是心理醫生因自身經歷而找到的方法,她的經歷一點都不特殊,跟每一個人都一樣,她經歷了母親之死,而在母親離開兩年後,利用自己的專長找出了死亡背後的禮物,經由四個問題來剖析、找出父母遺留給我們最後的智慧,這一份愛的禮物不是那麼好接收,必須由我們主動、積極去探索,這個過程一直讓我想逃。

自己的死亡有什麼好恐懼?活著的未知才是最可怕,無法預測的未來才需要擔憂,跟活著的種種障礙比起來,死亡好像可親的多;而且,死亡跟財富不一樣,財富或許會偏好誰,也有人終其一生與財富搭不上邊,可是死亡卻是公平的,還不論人、動物、植物都一樣,每一個生命都會經歷死亡。這下,我們該怎麼能說人類最優秀?

也因此,每一個人都會經歷死亡、親友的亡佚,如果你還沒有體驗過這般地痛,恭喜!因為如果可以選擇,我寧可直接走向人生的終點;我不想背負巨大的灰色悲傷,我也不想要一堆四分相的命格,我更不想要餘生困在這裡面。所以,我沒有選擇,我還活著就必須找到方法。

每一個挫折背後都是祝福,往往包覆的砂紙太粗糙,讓你我無從下手;我可以沉靜在痛苦裡面自怨自艾,也可以咬牙撥開包裝的砂紙,一旦知道自己握有選擇權,我會盡量抽離不舒服的狀態,就算前方的目標不明確,可我還是得往前走。活著,就有好事發生,可好事不會降臨在不願意改變的人身上,接受這人生最痛的禮物,首先得下定決心。

下定決心翻閱死亡的益處,因為痛過,當書裡提及投射到自身經驗中時,那痛幾乎是重新撕裂著傷口,而傷痂裡燃燒的膿血爆迸出來,那痛讓我無法故作鎮定、也止不住眼淚。哭,無濟於事,只是更加深我的受害者意識。

作者從自己母親的死亡開始回溯,將龐雜的母女情節一一釐清,錯綜複雜的情緒毛線球就在時間與愛的包容下慢慢理出頭緒,一個心理醫生的治療之路,從自身經驗拓展至病患身上,集結成了死亡的益處。如果經歷了喪親之痛而無法釐清自我目標的人,這本書可能就是找回生活動力的希望;若還沒有經歷的幸運兒,更可以從現在開始打預防針,當然,死亡總是讓我們措手不及,至少看看別人的經驗讓自己在面對時不致於迷失了自己。

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有點刻意保持距離,它不是走賺人熱淚的心靈感動書,而是非常學理地將論述與案例交錯比對,心理盤點只有四個步驟:
1.你從父母身上獲得的,而你想要珍惜保留的是什麼?
2.父母擁有的但你卻從未獲得,因而感到遺憾的是什麼?
3.你從父母身上獲得卻想摒棄的是什麼?
4.你曾經需要,但父母無法提供的是什麼?
問自己這四個問題,整理出頭緒,就足以打開死亡禮物,領取父母最後的祝福。

整理了心法出來,我還是強烈建議讀讀這本書,各招變換不同效用也不同,書中收錄了許多人的經驗,在操作上有絕對的助益,也有助於執行的決心。雖然我還沒法實作,但我知道方向在哪裡了。

張貼留言

0 留言